您的位置:首页 > 资讯攻略 > 古代熨斗之鼻祖

古代熨斗之鼻祖

2024-12-01 14:58:05

古代熨斗,作为人类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发明,其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。熨斗,又称“火斗”、“金斗”、“钴鉧”,其主要功用是熨烫衣物,不仅能把有皱褶的地方熨平贴,还能在需要明显褶纹的地方,把褶纹熨得挺贴。这一古老而实用工具,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生活方式的变迁。

古代熨斗之鼻祖 1

最早的熨斗并非我们今日所见的电器产品,而是用火来加热的简单器具。古人把用火烧红的木炭放进一个形似斗的器具里,等其底部热得发烫的时候,便用它来熨衣服。这种熨斗的材质,最初可能是石块、陶片或铜铁块。这些材料在火上烤热后,通过按压在衣服上,利用金属的传热与重量来烫平衣物上的皱纹。

古代熨斗之鼻祖 2

熨斗的历史相当悠久,相传其发明早于商代末年。据《淮南王》记载:“炮烙始于斗。”该书又注:“斗,熨斗也。纣王见熨斗烂人手,遂作炮烙之刑。”这段记载揭示了熨斗的发明与商纣王的一种刑罚——炮烙之刑的灵感来源。商纣王在看到使用熨斗时熨斗会烫伤人手后,便发明了将人在烧热的铜柱上炙烤的刑罚。尽管这一记载带有神话色彩,但它确实表明熨斗在商代末年或更早时期已经存在。

古代熨斗之鼻祖 3

然而,熨斗实物所见最早者为西汉时期。在汉墓中,经常有熨斗出土。汉代的熨斗大多用青铜铸成,外型呈圆腹、宽口沿,有长柄,有的长柄末端还饰以龙纹。例如,扬州市邗江区文管办藏有一只铜熨斗,全长31.2厘米,柄长14.8厘米,直径17.9厘米,深5.6厘米。这只熨斗于1985年在扬寿乡宝女墩新莽墓出土,其圆体、平底、宽口缘、长直柄、柄端饰以龙头的造型,生动展示了汉代熨斗的精美工艺。熨衣前,人们会把燃烧的木炭放在熨斗内,利用金属的传热性来烫平衣物。

随着时代的变迁,熨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较为普及。在《世说新语·夙惠》中,记载了一则母子共同使用熨斗的温馨小故事。韩康伯数岁时,家境贫寒,到了大寒时节,只能穿一件短袄。母亲殷夫人在做棉衣时,让韩康伯提着熨斗,并对他说:“你先穿着短袄,过段时间再给你做夹裤。”韩康伯却回答说:“已经足够了,不需要夹裤了。火在熨斗中,熨斗的柄也会变热,我现在穿上短袄,下身也会暖和,所以不需要再做夹裤了。”韩康伯的懂事和聪明,让母亲非常诧异,断定他将来一定会成为治国之材。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熨斗在当时的普及程度,还反映了古代家庭生活的温馨和孩子的懂事。

到了隋唐时期,熨斗已经成为上至君主,下及黎庶中整理衣物的必备工具。随着国力强盛和丝织业的发达,人们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来讲究穿衣打扮。诗人王建的《宫调》诗,就描写了唐代宫女彻夜不眠,为皇帝熨烫御衣的情形。此外,唐代画家张萱的《捣练图》也生动描绘了古代熨斗的具体使用情况。画卷中有两位女子双手各执帛的一端,另有一女子左手摁着帛的中端,右手执熨斗,正在布帛上来回熨烫。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熨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,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人民生活的富足。

宋代熨斗的使用比隋唐时期更加广泛,其形状也有所改变。宋代熨斗一般是空心短柄,插入木把,以便在熨烫时不至于烫手。放碳火的托盆也更高、更深一些,形状不完全是圆形的,也有呈斗状堤型的。且斗盆周多印制有精美花纹。宋代熨斗不仅用于传统的熨衣、平帛,还用于熏香、熨纸、护书、饮酒等。在熨平衣服褶纹的同时,还用熏香给衣服带来芳香的味道。宋代每年从海外进口的大量香料,用于熨斗熏香是其消耗大宗之一。此外,熨斗还有熨书平纸的功能,北宋宰相晏元献平时书写的书简和公家文牒,都积攒起来传书,他闲暇时便亲自持熨斗熨平这些纸张。这些多功能的运用,不仅展示了宋代熨斗的精致工艺和广泛用途,还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繁荣和人民生活的多样化。

民国时期,熨斗从碗口状变成了三角状、密闭式。这时候还出现了陶瓷熨斗、酒精熨斗、热水熨斗等等,种类非常丰富。然而,我们现在使用的熨斗形状,是西方人发明的。直到约16世纪,荷兰裁缝才开始使用空心的盒型大熨斗,把烧红的铁板从背后的门放入熨斗加热使用。这比中国晚了1600多年。尽管如此,中国仍然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并使用熨斗的国家。

熨斗的发明和使用,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穿着体验,还推动了服饰文化的发展。从古至今,熨斗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、从粗糙到精致的演变过程。它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科技的革新。如今,虽然熨斗的材质和形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但其基本原理和功能仍然保持不变。熨斗作为人类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发明,将继续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

相关下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