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 资讯攻略 > 古代妆容配方有哪些?

古代妆容配方有哪些?

2024-10-31 15:49:03

在中国古代,妆容不仅是女子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,更是文化与审美的载体。通过对古代妆容配方的探寻,我们得以窥见古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风貌。从战国到唐代,妆容逐渐丰富,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化妆技艺。

古代妆容配方有哪些? 1

早在战国时期,中国妇女就开始使用妆粉。这种妆粉主要有两种成分:一种是以米粉研碎制成,米粉的制作方法在《齐民要术》中有详细记载,即将米汁沉淀制成洁白粉腻的“粉英”,晒干后便可用来敷面;另一种妆粉则是将白铅化成糊状的面脂,俗称“胡粉”或“铅华”。这两种粉都是用来使皮肤保持光洁,为后续的妆容打下良好的基础

古代妆容配方有哪些? 2

与妆粉配套的主要化妆品是胭脂。胭脂是面脂和口脂的统称,古时又称作燕脂、焉支或燕支。关于胭脂的起源,有两种不同的说法:一种说法认为胭脂起源于商纣时期,因其为燕国所产而得名;另一种说法则认为胭脂原产于中国西北匈奴地区的焉支山,匈奴贵族妇女常以“阏氏”(胭脂)妆饰脸面。胭脂的制作方法是将红胭脂蓝花在花开之时整朵摘下,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,花瓣中的红、黄两种色素经淘洗后,即可制成鲜艳的胭脂。此外,我国古医书中还记载有多种可用于制作胭脂的原料,如蜀葵花、重绛、黑豆皮、石榴、山花及苏方木等,从这些中药中提取的天然红色素,使得胭脂成为古代女子妆容中的重要元素。

古代妆容配方有哪些? 3

古代女子画眉的历史同样悠久,所用的材料称为“黛”。黛是一种矿石,可以称之为青石,也可以称作石黛,其质地细腻,可用于画眉,因此又有“画眉石”的雅称。这种矿石不仅男人用来写字,女子也用它来画眉,使得双眉成为古代女子修饰面容的重点。在东方式审美中,纤巧的五官配以精心修饰的双眉,可以增添女子的妩媚气质。

点唇是古代女子妆容中的另一项重要技艺。在周代,就已经有了点唇的习惯,如宋玉在《神女赋》中对神女的描写:“眉联娟以蛾扬兮,朱唇的其若丹”,形象地描绘了女子两片朱唇犹如着过丹脂一样殷红的妆容。点唇的制作方法较为复杂,需要用到蜡、羊脂、甲煎、紫草、朱砂等多种材料,经过调和后敷于唇部,形成鲜艳的唇色。

除了基础的妆粉、胭脂、画眉和点唇外,古代女子还会在面上进行各种装饰,称为面饰。面饰主要分为四种:额黄、花钿、面靥和斜红。中国女子佩戴面饰的起源很早,在周时便已有了,如在湖南长沙战国楚墓出土的彩绘女俑脸上,就点有梯形状的三排圆点,这些圆点即是面饰的一种。

额黄是一种将黄色颜料涂染在额上的妆容,其做法有两种:一种是用画笔沾黄色颜料直接涂染,另一种是用黄色材料制成的薄片状饰物粘贴在额上。粘贴法相对简单便捷,而且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更换。

花钿是一种粘贴在额上的装饰物,其形状多样,可以是花形、圆形或其他几何形状。花钿的制作材料有绢纸、金碧珠翠等,制作时需要用到呵胶,据说呵胶是以鱼鳔熬制成的胶水,可以牢固粘贴于皮肤之上,卸妆时热敷片刻便会自然掉落。

面靥是在嘴角两侧面颊上涂绘颜料或粘贴花片形成的假靥,其形状和位置可以随意变化,以增加妆容的多样性和趣味性。面靥的颜色多为红色或赭色,与白皙的肤色形成鲜明对比,使得女子的面容更加生动。

斜红是一种特殊的妆容,传说始于三国时期。美人薛夜来初入魏宫时,一天夜里在灯下走近水晶屏风时不慎面触屏上,伤处瘀血艳丽如朝霞将散,却因此引得文帝宠爱。此后,一众宫人竞相以胭脂仿画夜来的妆容,并美称其为“晓霞妆”。这种妆容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固定的妆容形式,称为斜红。

唐代是中国古代妆容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。在唐代,女子的妆容更加丰富多彩,傅粉、匀红、画眉、注唇等技艺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。傅粉是唐代最基础的化妆步骤,女子多以肌肤白皙为美,因此需要先以粉傅面,以便更进一步修饰仪容。匀红则是在

相关下载